2024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 日期:2025-02-27编辑人:

 2024 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学位点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首批创建单位之一。1981年获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90年获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内第5个获得该专业博士点的高校。1994年获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96年首批获得国家按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资格。2000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获准建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获评“A”。学科秉承百年交大“兴学强国”的办学宗旨,坚持品行、知识、能力、思维“四位一体”教育理念,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强创新”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系统结构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学位标准

1、培养目标

1)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能服务国家发展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遵纪守法,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本学科最新研究发展动态,在某一方面有独创性研究成果。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选修第二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好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能解决科学技术难题,可成为学术带头人的素质;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研究、教学、开发、工程技术或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学术型硕博贯通研究生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能服务国家发展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遵纪守法,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积极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心理健康,身体健康。

2)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悉本学科最新研究发展动态,在某一方面有独创性研究成果。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工作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选修第二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较好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具有能解决科学技术难题,可成为学术带头人的素质;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研究、教学、开发、工程技术或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学位标准

1)学术型博士学位授予标准

1)博士生学术活动环节包括:学术活动(讲座)、国际化交流、基金申请书撰写等3个项目,全部环节修完后可获得相应学分。

2)博士生中期考核通过者继续攻博;不通过者,可以参加下学期的中期考核,再次考核不通过者,予以退学处理。

3)参加社会实践,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学院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4)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完成至少一个标准岗位的助教、助管或辅导员工作。该环节纳入学分管理,通过后记2学分。

5)博士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10学分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成绩。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思政课程)2学分,学科学位课中数理基础课2学分,专业理论课2学分。

6)在实践环节,博士生本人至少做一次公开学术报告;完成或模拟完成自然科学基金申请1项。

7)完成选题报告、学位论文。论文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或学术群体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和《西安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申请的若干规定》、《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博士学位申请实施细则》要求进行评审、答辩和授予学位。

 

2)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1)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2)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讲座)分为必听讲座和选听讲座。包括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导论学科前沿系列专题讲座、全校范围选听学术讲座,完成全部8个讲座后记1学分。

3)参加社会实践,累计不少于10个工作日,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学院审核通过后记1学分。

4)按博士培养的研究生,课程学习需修满 25 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5学分(含思政课程5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选修课10学分。学科学位课中数理基础课4学分,专业理论课4学分。 

5)完成选题报告、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研究所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和《西安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申请的若干规定》进行评审、答辩和授予学位。

 

(三)培养方向

1)先进计算与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

分布式计算、区块链理论与技术,高性能计算、并行计算、云计算、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大数据存储系统、嵌入式系统理论与应用, 机器学习加速、操作系统与虚拟化、自动并行化理论与技术,软件工程理论与应用等。

2)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大数据算法、优化计算理论与技术,大数据知识工程理论与技术,碎片化知识挖掘融合理论与技术,智能网络学习环境理论及技术,智慧教育、网络舆情理论与应用等。

3)先进网络与信息安全

下一代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软件定义网络理论与技术,大规模智能网络系统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与云计算理论和技术,密码学、可信计算、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理论和技术,智慧城市、移动计算、智能感知、情感计算、 边缘计算、社会计算理论和技术等。

4)计算技术与智能应用(学科交叉方向)

医疗健康大数据工程、智慧医疗理论和应用,生物信息计算与数字健康理论和应用,计算生物学、计算机图形学、跨媒体计算理论和应用等。

5)工业软件与软件工程(软件学院)

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建模与分析、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软件构架治理、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软件测试方法与技术、软件代码分析方法与技术、软件度量理论与方法、软件工程理论与应用,工业软件开发等。

 

(四)师资队伍

本授权点拥有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人才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各1个。

本授权点拥有在职专任教师106人,其中正高级35人、副高级50人、有博士学位98人、博士生导师66人、硕士生导师78人。

 

(五)培养条件

本授权点具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条件和先进的科研基地,拥有国家级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以及与其它学科共建的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数据广播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和8个省部级科研基地。此外,本学科还大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基地建设,与中国移动、税友软件集团、华为公司、咪咕公司、阿依瓦公司、联想公司等国内一流骨干企业合作共建了10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中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省部级一级重点学科。

 

(六)科学研究

本学科坚持国家重大需求牵引、交叉融合,把人才培养和科研实践紧密联系,探索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体系和多维融通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围绕先进计算与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大数据知识工程、下一代计算机网络系统、物联网与信息安全、智慧医疗与数字健康等特色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在超算与智算融合计算关键技术、大数据知识工程、软件行为复杂性理论、复杂视觉场景的多目标表征和识别等方面实现突破。2020-2024年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全国优秀教材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 9 项,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等行业协会科技奖5项,厅局级科研教学奖励一等奖4项。

 

(七)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拨

严格按照学校和电信学部有关招生规定执行。为了保证生源质量本授权点自2013年以来每年举办计算机科学夏令营,接收985211学校具有潜在保研资格的本科大三学生来我院学习参观。自疫情以来,夏令营活动改为线上举办,吸引全国优秀生源参与夏令营活动。夏令营营员参加我院科研团队的考核,其中优秀学生给予当年推免研究生优先录取资格。同时本学科也主动派出研究生导师赴外地985高校进行研究生招生宣传。在统考研究生入学考核环节中,为了保障生源质量,在笔试之外,还特别增加了机试环节,考察学生专业技能,不达标者不录取。

 

2、思政教育

1)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学分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工程伦理”、“自然辩证法概论”等必修课程,此外还开设劳动教育、美育课等必修实践课,在所有研究生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2)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

按照“西安交通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选配、管理和培训辅导员,师生比例不低于1:200。目前有专职辅导员5名(学部),兼职辅导员5名(计算机),定期开展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培训、交流活动动。

3)研究生党建工作

实施党建引领,全面加强研究生思想引领和思想建设,硕士依托班级建立横向党支部,博士依托学科课题组建立纵向党支部。目前计算机学院共有14个研究生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覆盖率100%。依托电信学部二级党校开展培训教育,形成以“院士讲党课”“书记讲礼仪”为特色的党课品牌,学部每学年超1500人次参与。2024年 “博计算机第二党支部”和“硕22262227班联合党支部”分别获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十佳党支部”和“硕士生十佳党支部”。马凯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2024年公布)。

 

3、课程教学

本授权点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选修课。学位课分为思政、英语等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其它选修课。专业学位课包括数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研究生按照自己研究方向组合选择。

本授权点培养方案中的数理基础课包括:《算法分析与复杂性理论》、《计算方法》、《随机过程》、《数理统计》、《工程优化方法及其应用》、《Optimization Method》、《泛函分析及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线性空间与矩阵分析》等课程。

专业理论课包括:《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并行计算理论》、《人工智能原理与技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分布式系统》、《可信计算-理论与技术》、《信息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理论及应用》、《数据库理论与技术》、《Internet原理与技术》、《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ogramming Language》、《Software Development》、《Bioinformatics and Digital Health》等专业核心课程,平均课时数32,平均选课人数115人。

 

4、质量保障

在培养方面,有《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控的若干规定》,《研究生课程管理办法》,《课程考核办法》,《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办法的补充规定》,《课程调整及教师请假管理规定》,《研究生助教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等规定。

在学位与质量保障方面: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暂行办法》,《西安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申请的若干规定》,《规范研究生学术行为实施办法》,《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条例》,《研究生指导教师岗位管理办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关于实施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外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的有关规定》,《研究生涉密学位(毕业)论文管理办法》,《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与免盲审实施细则》等管理办法或规定。

在保障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的经费支持方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意见》(教研〔20146号)文件,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和辅导员管理办法》(西交研〔201577号)和《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奖助金管理办法》(西交研〔201789号)、《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西交研〔201488)等文件精神,制订了《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助研工作实施细则》(西交研〔2017178号)等办法,由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企业或个人捐资设立的社会奖学金等保证覆盖全部研究生。

 

二、年度建设取得的成绩

1、研究生招生情况

2024年本授权点录取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7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留学生16人。录取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43人,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留学生5人。

 

学术型博士招生情况

序号

招生年度

学院

专业名称

招生

录取人数

报考人数

报录比

1

202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全日制学术型博士

43

92

2.14

 

学术型硕士招生情况

序号

招生年度

学院

专业名称

录取人数

报考人数

报录比

复试分数线

国家线

招生方式

1

202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

173

13.3

350

260

统考

2

202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74

912

12.32

/

/

推免

 

生源情况

序号

报考年度

招生

学生类别

录取人数

本校生源

1

2024

学术型博士

学历教育

43

18

42%

2

2024

学术型硕士

学历教育

87

46

53%

 

留学研究生招生情况

招生年度

学生类别

入学人数

2024

博士

5

2024

硕士

16

 

2、研究生培养情况

1)在校生培养情况

2024年本授权点在校研究生发表CCF A类论文87篇;申请发明专利82件,获得授权专利67;荣获2024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邀请赛(陕西)金奖2项,CCF-CAT全国算法精英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2024年度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算法设计与编程挑战赛(秋季赛)金奖1项,华为杯第二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5人次、三等奖2人次,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15人次,三等奖8人次, APMCM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次,2024第七届“传智杯”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程序设计挑战赛二等奖等。

2)学位授予情况

2024年本学位授权点共有34名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其中包括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留学生1人,同等学力博士学位1人。78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获得工学硕士学位。闫彩霞获得2024年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奖。本学位授权点无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

学位授予情况统计

授予学位年度

学生类别

授予学位人数

2024

学术型博士

34

2024

学术型硕士

78

3)就业情况

本授权点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保持100%。本学科培养的人才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能够很好地按时、按质完成单位所交给的工作任务;工作主动性较强能够主动承担单位分配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自己不懂的技术,能够谦虚求教,认真学习并能在较短时间上手;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3、科研教学成果

2024年度本学科在研课题223项,其中纵向课题119项,合同金额1.07亿元;横向课题104项,合同金额1.38亿元。

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2023年度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 1项,2024年度厅局级科研教学奖励一等奖1项,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2024年科研教学获奖成果

序号

奖项名称

获奖项目名称

级别

等级

年度

排名

1

国家科技进步奖

超算与智算融合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级

二等奖

2023

8

2

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基于多模态感知的智慧医疗关键技术及应用

省部级

二等奖

2023

1

3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

基于点云配准理论的地图创建与融合方法

厅局级

一等奖

2024

1

4

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

云网关键基础设施智能运维与安全防护关键技术

其它

一等奖

2024

2

5

陕西省计算机学会自然科学奖

分布式环境下密态数据安全共享关键理论与技术研究

其它

一等奖

2024

1

 

三、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本学位授权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学院整体体量偏小,师资队伍规模相比同类院校有所偏小,高层次国家级人才偏少。主要原因一面是近些年退休或即将的教师人数较多;一面是引进新人难度大。与东部发达地区同水平同学科相比,无论是地区差异还是薪资待遇都有一定差距,很难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人才加入。2023年以来本学位点自己培养了4位国家级青年人才,但是引进的国家级人才为0

2、牵头承担的国家级项目偏少。本学科与国家大型骨干企业的联合承担国家大型课题还偏少,与国内重点企业的联系不够。国家级项目竞争非常激烈,科研团队需要多方沟通,积极谋划。成果转化的数量和金额均偏低。未来需要加强与国家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等任务的参与度,积极投入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与大型企业开展科教融合、产学融合等协同育人力度。

 

四、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本学位授权点从以下几方面持续改进。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本学科依托“丝路青年学者论坛”吸引国内外青年学者来我学科考察宣讲。以多种方式留下青年人才在我学科快速成长发展。争取每年从校外引进2-4名青年人才。

2)加大自身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本学科持续加大对现有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青年人才诊断评审,指导帮助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3)鼓励团队有组织科研,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本学科按照学科主要研究发展方向建设科研团队,按照团队分配学科资源。鼓励各团队多争取大项目、多获得大成果。